科技的温度让学子不再“等得心慌”
8月8日,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半坡乡高井槽村的上空,一架无人机稳稳降落。工作人员打开货箱,将录取通知书送到学子手上,随着通知书露出“真容”,收件人脸上洋溢起了笑容。
这激动人心的一幕,发生在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半坡乡高井槽村,这是一个距离乡政府63公里,海拔1231 米、盘山公路蜿蜒盘桓的山村。而就在20分钟前,这些承载着梦想的通知书,刚从半坡乡邮政分所“起飞”,派送完成牛托洛河村委2份录取通知书后,穿越雨季云雾,翻越海拔落差,完成高井槽村委会的5份录取通知书配送。而以往“半坡乡—牛托洛河村委会—高井槽村委会”这条邮路需要乡邮员通过传统配送方式耗时近 4 个小时完成配送。

多远的边境?多难的环境?
邮政人的“必达”刻进骨子里
高井槽村与牛托洛河村,均位于云南红河州绿春县半坡乡——这里是典型的云南偏远山村。牛托洛河村距乡政府仅1公里,却地处坝区与山区的交界;而高井槽村,海拔1231 米,距乡政府63公里,唯一的进村道路是盘山公路,雨季时泥泞塌方频发,“车爬半坡熄火,困于半路”曾是常态。



更难的是时间与安全的双重压力:每年8月高校录取季,数十份录取通知书必须第一时间送达,但传统物流依赖汽车+步行,从半坡乡邮政所出发,经牛托洛河村再到高井槽村,全程需近 4 个小时,遇到暴雨天气,配送时间甚至翻倍。“家长打电话问‘通知书到没到’,我们只能说‘在路上’,其实心里也着急。”半坡乡邮政所的工作人员回忆。

但中国邮政的承诺从未改变——“使命必达”四个字,在边境线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掷地有声。
科技破局!无人机20分钟跨越“天堑”
为解决边境村“最后一公里”配送难题,中国邮政云南分公司联合云南飞派科技,在红河绿春半坡乡开通了“半坡乡邮政所—牛托洛河村委会—高井槽村委会”无人机物流配送线,半坡乡-牛托洛河航程2.69km,牛托洛-高井槽航程8.63km,总航程近 12公里。这条航线要穿越雨季多变的低空气流,跨越海拔387.4 米到 1231 米的高差,还要避开山间突然出现的雾团——但对无人机来说,这些曾是“拦路虎”的复杂环境,如今成了精准导航的数据参数。

8月8日的配送任务中,无人机从半坡乡邮政所出发,先抵达牛托洛河村(海拔1222 米),放下2份录取通知书与当日报纸,随后继续爬升飞往高井槽村(海拔 1231 米),将剩余5份通知书安全送达。全程仅耗时约 30 分钟,比传统方式提速超85%。“以前骑摩托送高井槽村,雨天要推车,现在无人机直接‘穿云而上’,稳当得很!”参与现场保障的飞派科技工作人员说。

更关键的是,这些录取通知书被列为“最高优先级货物”——专人封装、单独标识、实时追踪,邮政与飞派科技的后台系统全程监控飞行高度、风速与电量,确保每一份“梦想之书”安全无损。
在云南红河绿春县半坡乡,无人机的桨翼划破山间寂静的天空,绿色的邮车与银色的机翼并肩——这不是简单的物流升级,而是一个国家对边疆儿女的承诺:“无论海拔多高,无论山路多险,服务必达;无论梦想多远,无论通知书多重,使命必达。”

中国邮政用70余年的坚守证明:“政”字里藏着政治责任,更藏着民生温度;而当科技为传统邮政插上翅膀,“使命必达”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解——它可能是准大学生手中那份热乎的录取通知书,是茶农竹篓里新鲜运出的古树茶,更是边境线上,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正被一架架无人机,稳稳托举向未来。
来源:媒体及网络新闻